水利水电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水力发电系、水工结构系和水利土壤改良系,1954年,水力发电系和水工结构系合并为河川系,1958年,水利土壤改良系改名为农田水利工程系,1983年,河川系改名水力发电工程系。1995年,学校机构调整,以水力发电工程系、农田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等系所为基础组建成立了水利水电工程学院。2009年,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学院更名为水利水电学院,学院设有水利水电工程系和农业水利工程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专职教师115人。专职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41人,副教授43人。同时,学院还聘请双聘院士3人,兼职博导6人,兼职教授33人。目前,学院有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生800多人、博士生200余人、在职工程硕士600多人。 学院有“国家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突出贡献奖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层次1人、第二层次3人、第三层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 学院现有水利工程和农业工程2个一级博士点学科,拥有二级博士点学科7个、硕士点学科8个和本科专业3个。博士点学科包括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灾害与水安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等,其中,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均为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除了上述7个博士点学科以外,还有土壤学学科;学院还招收攻读水利工程领域、农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同时,学院还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南京市土工合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我院。本学院也是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建设学院。 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还有10多人担任了省、部级领导干部,更多的人已成为生产、科研和教学线的业务骨干,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和管理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的品牌专业。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显著,为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留学生。同时,长期聘用外籍老师,经常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 近年来,学院发挥综合优势,先后承接了三峡、向家坝、龙滩、二滩、锦屏、拉西瓦、溪洛渡、白鹤滩、小湾、小浪底、水布垭、双江口、两河口、南水北调等遍及全国各地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项目,研究经费超3亿元,取得了大量成果,发表论文2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0余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70余项。[1]
院长
顾冲时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委书记
张展羽 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
李同春 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菁 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国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河海学者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35人,副教授33人,具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65%。学院还聘有双聘院士3人,兼职博导6人,兼职教授33人。2009年,学院有本科生1385人、硕士生645人、博士生206人、工程硕士389人、留学生25人。学院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2人;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青年骨干教师3人。学院各学科形成了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专家为主体的学科梯队,并与美国Akron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化。
学院学科覆盖面广。学院现有博士点学科6个、硕士点学科9个和本科专业3个。博士点学科有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灾害与水安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和农业水土工程等,其中,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硕士点学科有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灾害与水安全、防灾减灾工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和土壤学;本科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分属水利水电工程系、农业水利工程系。同时,学院还设有水利博士后流动站。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中心、教育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和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均本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同类专业中建立早、培养学生多的专业。该专业创建初期为河川枢纽与水电站水工建筑专业,以后先后改名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规定,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涵盖了水利水电枢纽及河道整治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及管理等领域,并进一步向水资源规划、工程建设监理、安全管理等宽知识面和加强能力培养方面拓展。本专业2002年被评为河海大学品牌专业,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该专业传承五十余年办学的优良传统,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岩土、力学等国家重点学科,坚持为水利、农业等部门基层单位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定位,培养从事灌溉、排水工程(含水资源开发利用、灌溉排水系统、水工建筑物、水泵站、水电站等)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兼顾城镇规划、工业民用建筑、乡镇供水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总体水平国内。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2003年,是国内高校中早设立并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也是迄今授予毕业生工学学士学位的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在可控环境条件下的农业生产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设施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城镇规划、设施栽培灌排技术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在国内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科研生产等方面确立了地位。
50多年来,水利水电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许多人已成为所属专业领域颇具建树的专家、教授,包括以郑守仁、吴中如、沈珠江、陆佑楣、茆智等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还有10多人担任了省、部级领导干部,更多的人已成为生产、科研和教学线的业务骨干,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的品牌专业。学院还为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留学生。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显著,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Dlfut科技大学、法国里尔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访问学者),并长期聘有外籍老师,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近年来,学院发挥综合优势,先后承接了三峡、向家坝、龙滩、二滩、锦屏、拉西瓦、溪洛渡、白鹤滩、小湾、南水北调、小浪底、水布垭、双江口、两河口、淠史杭灌区等遍及全国各地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项目,研究经费超过1亿元,取得了大量成果,发表论文2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0余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8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6项。